凱米爾兩手平伸:“薩達姆並沒有給我一分錢,我也並不特別喜歡他,問題是他想著我們巴勒斯坦人。我沒有別的要求,我就要回家!”說到這裡,他朝妻子一努嘴,溫順的小妻子立即跳起來,爬到櫃頂上取過一個小布色。凱米爾拿出一個暗綠色的小本,說,這是他的巴勒斯坦身份證。他說他感謝聯合國在貝卡難民營開辦了學校,儘管水平僅僅“OK”,談不上好(It'sjustonlyOK),但畢竟是免費的。說到這裡,他朝我鞠了一個躬:“中國也出錢為我們建了一所學校。”說著他叫過四歲的女兒里奇·哈丹給我們表演用英文數數,小哈丹可以數到“10”。凱米爾說,他的英文全是跟著電視學的。
此時,街上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口號聲,成千上萬的巴勒斯坦難民湧上街頭開始示威遊行。他們高呼和平,支持薩達姆和打倒布希的口號。隊伍最前面是一幅耶路撒冷清真寺的大畫像。凱米爾說這裡有“15萬巴勒斯坦難民!”這種規模的遊行是經常性的。遊行隊伍浩浩蕩蕩,圍著貝卡難民營緩慢行進。
十二、告別約旦
十二、告別約旦
1月28日夜,蟄伏約旦的我,終於盼來攝影部的直接命令,社領導和總編室批准了我進入以色列的申請。攝影部副主任林川通過國際長途電話朝我大喊:“鴨子,力爭當第一個用特拉維夫、耶路撒冷電頭髮稿的中國記者。你是北大國際政治系畢業的,應該懂我們的立場。我只要你快!給我拍飛毛腿、愛國者,還有被占領土巴勒斯坦人的反抗。”一旁的主任徐佑珠插上一句:“注意安全。”
次日清晨,約旦分社用電話幫我預定了2月1日飛往賽普勒斯的機票。約旦與以色列是敵對國家,沒有任何交往,連電話都不通。約旦河谷阿拉伯人與以軍的流血事件,幾乎每天都發生。由約旦首都安曼開車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只需兩個多小時,可兩軍對峙,我只好繞道賽普勒斯。
賽普勒斯位於地中海東部,扼亞、非、歐三洲海上交通要衝。為地中海第三大島,主要由信奉東正教的希臘族人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族人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