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皇帝的要求, 各縣先舉行了第一次考試,然後再到郡中參加考試,再到後來, 就是道長安參加考試。
這麼一來, 其中消耗的時間也不短, 一直到兩三個月後, 各州郡才將過考的學子的名單,呈送到了長安,抵達了劉徹的御案上。
翻了翻各州送來的名單,劉徹啟封了王莽寫給他的信件。
這段時間, 各地都在忙科考之事, 王莽手下也有些學生參與了考試,所以一直全程跟著學子們, 看到了不少考試中的事。
其他雜七雜八地不用說,王莽想說的重點只有兩個, 一個是各地學子的水平,與長安城中學子的水平, 差距挺大的,所以這次擇取人才, 恐怕不會多樂觀, 所以皇帝要做好心理準備;另一個就是舞弊的事。
這是各地第一次舉行科考, 雖有皇帝規定的章程,還有長安的官吏來指導此次工作,可是第一次難免亂象頻出、雞飛狗跳。
氏族在大漢的任何地方,都是十分普遍的存在, 若是家中能出幾個做官的,自然對家族更好, 所以各地方大族和豪紳都瞅准了機會,想往裡面塞人,最好能混過最後的長安考試一關,弄個官當一當,所以作弊的事,還挺厲害的。
這兩個問題,劉徹當然早就想到了,或者說,在他心裡冒出要搞科舉考試的念頭的時候,那些相伴而生的問題,他就想到了,但他知道,有些事,是要先做,才能出效果,然後再進行調整的。
而且這些問題,他派出去的官員,也都有類似的回音,劉徹也早就聽說了不同的郡縣之間,作弊的風氣水平不同,而且方式也不太一樣了。
放下王莽的信件,劉徹重新拿過名錄,對照著各郡縣的大族和地方勢力,看看各地的人,塞了多少人進來。
一個月後,各地考生陸續到達長安,都住進了朝廷安排的住所,天南地北的,還挺熱鬧。
對於來自偏遠地區的考生來說,長安的一切都讓他們大開眼界,長安的繁華富裕,還有開放的民風,以及天子腳下的那種天然的驕矜,都讓外地考生覺得十分新奇和有趣。
其中,最為受關注的,自然是書局。
這書局不是別人開的,還是劉徹命人開的,有些閒散宗室,實在閒極無聊,總是鬧出些事情來,劉徹便授命他們,開一個書局,除了僱人抄寫竹簡上的四書五經之外,還要將其他的書都謄抄到紙上,然後裝訂好,放在書局中可售賣可租借。
所以書局裡的書花樣繁多,不僅有四書五經類,還有許多新奇的書籍,《詩經》《山海經》類的不用說了,最新整理完書的《黃帝內經》《黃帝外經》都有,五花八門的門類,不僅是外地來的考舉的學子們覺得新奇,長安本地人也覺得很新奇,這書局確實是大大增加了許多人的見識,畢竟以前竹簡不能配圖,但紙上可以,有些草藥經上還配了手繪的圖,方便學習者認識。
這些外地來的學子們,在逛了長安幾處地方後,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到書局中,因為書局裡還有大儒文章的集子,甚至還有皇帝這一年多來,一些政令手稿,以及一些與臣子的對話輯錄,這對他們考試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