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娓也放下心來。
其餘都依此辦理。
花姐道:「這些年辛苦的這些人,總算也對他們有一個交代。」
祝纓道:「我倒還有一個念頭,以後家業越來越大,如果有不能勝任而資歷又老的。願意退位讓賢,我另撥些錢糧給他,算休致。」
花姐道:「那也不算白辛苦了。也好。」
不多會兒,就把這事兒給講定了。正好,項安、項樂帶著項漁也過來了,項安項樂在城裡有自己的住處,項樂兒子已經不小了,也沒有接過來——山下的先生更好些,他想讓兒子先讀書,再說。反而是項漁,一頭扎到了別業,與叔叔姑姑住在一起。
祝纓問道:「這是有話要說?」
項漁道:「是。大人,我下山去看望阿娘,遇著縣裡的人,他們都很想念您,又想恭喜您得了敕封。也想請示您接下來的安排,想上山來探望您,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祝纓道:「我也很想大家,不過,告訴他們不急在此一時。時機到了,我會請他們過來吃飯的。」
三人互相看了幾眼,道:「是。」
祝纓道:「正好,你們來了,你們與藝甘家無怨無仇,阿漁,你替我去見一見藝甘洞主吧,我給你嚮導和通譯。」
「是。」
藝甘家也沒有文字,所以也談不上什麼書信,只有幾頁紙,由祝纓口述,項漁記錄了下來,權作他的稿子,路上背熟了,去見了藝甘洞主當面說明白。
內容也很簡單,祝纓希望與藝甘洞主能夠和平相處。如果藝甘洞主願意,她也給藝甘洞主申請一個縣令。藝甘家這些年也在偷學種宿麥,但是這邊看得也死緊,藝甘家弄不到好種子,綁架過幾個熟練的農夫,還被這邊五縣發兵給搶了過來。
藝甘家還保留著一些原本的習俗,比如祭天之類。梧州五縣才改過來沒幾年,自己互相是不這麼幹了,被藝甘家一激,又重操舊業了。
祝纓的要求是,雙方把這人牲的事兒也給停了,和平相處。如果藝甘洞主願,祝纓也可以到藝甘家的地盤上去看一看,看他那兒還有什麼生財的門路。藝甘洞主可以選派聰明的子弟過來,她教識字、算術等等,好幫助藝甘洞主管好寨子。
至於種宿麥這事兒,她也可以幫忙,這個她熟。還可以幫助藝甘洞主把幹活不積極的奴隸變成比較積極的佃戶。
太講道理了,項漁背稿子背得感動得要哭了:「大人真是一片慈母心!」
是我眼瞎!這麼慈祥,一定是個女人啊!
項漁甚至覺得祝纓有些軟弱了,如今祝纓都回來了,怎麼可能打不過藝甘家?
他收拾收拾,帶著通譯、祝纓準備的豐厚禮物就要出發。
祝纓道:「且慢,我讓青君派人陪同你去。」
胡師姐道:「我同他一起去吧,大人回家安全了,我也放心了。正好同小郎君一道出去走走。」
祝青君不能離開,胡師姐又感激項家給予過的幫助,一路護送項漁去了藝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