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真是假,他們必須都得來一趟秦國。
然後他們人就到秦國。
只是來到秦國之後,雖然秦國待客之道還是不錯,包他們吃,包他們住,還隨他們到處觀看秦國。卻一直沒有人出面給他們解釋解釋那白色的到底是何物。
秦國對外詔令,由嬴政負責安排他們著書立說的人,卻遲遲見不到嬴政。
剛開始還是有人著急的,可慢慢的誰都不急了。
耗的時間越長,明擺著是秦國的損失越大,試問秦國的不及,他們一個個冤道而來就等著秦國表露態度的人急個啥?
就在諸子百家誰都靜下心來,別管有多少人在他們的耳邊挑撥離間,他們都置若罔聞的時候沒有想到等來的是秦國的百姓,是秦國百姓對於秦國對他們的款待表露出了不滿。
倒是有人覺得秦國連自己的百姓都管不好,既然還能被稱之為強國。
但也有的人覺得秦國如此善待他們,他們卻對秦國無所貢獻,也怪不得秦國的百姓瞧不上他們,鬧騰著秦國給個交代。
本來還在想秦國的百姓鬧起來,應該很快他們就能夠見到秦王了吧。
然而不好意思,這種事情還真輪不上嬴稷出面。
等到他們看到嬴政出現的時候,聽說嬴政將會負責安頓百姓,也會安頓好諸子百家,他們對此都顯露出了懷疑。一個這麼點大的孩子,秦國難道是沒有人了嗎?竟然會讓一個孩子出面。
結果嬴政再一次讓他們意外。
誰說孩子就沒本事了,那是他們沒有見過厲害的孩子。顯然嬴政就不是等閒的孩子。所以在面對眾人懷疑的眼神時,嬴政不慌不忙的道明來意,又在幾句話的功夫之間,安撫好了秦國的百姓,同時也向天下人再丟出一記重磅消息。
著書立說的同時還想讓諸子百家為秦國培養人才,教導秦國的百姓們讀書識字,這個算盤打的實在是妙不可言。
隨後有人就不得不捫心自問了,對於秦國的種種安排,他們是否心生不滿。
別的就不說了,只單說秦國願意,以秦國的國力為他們各家著書立說,讓他們的思想得以流傳下去,對他們難道不是莫大的恩情?
為此秦國對他們有所要求,希望他們能夠傾囊相授,也是讓他們有了機會能夠傳播他們的思想,至於他們的思想能不能夠在秦國紮根,得各憑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