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一里人一起種的,所以田典早就組織大夥把品相好的摘下來運走賣掉了。油桃少,好賣,將茅愁的是那些黃桃,又運不遠,放久了就爛,到時候可怎麼賣啊?
當然,這也不是他煩的事。品相不好的小桃子被大家分了,他家也分了不少,將仲在糖坊偶爾聽坊主肥伏說過學藝時吃過的先生們的一種食物,就把將茅叫去,叫他學著做,端午節時到縣裡去賣。
買來的糖漿在鍋里翻起了泡,一家人把油桃去皮削成塊,用提前削好的竹籤串起來,到鍋里蘸上糖漿,再放到一邊涼透。將仲學來的,說叫冰糖葫蘆。不過他也是一知半解,他們產的糖漿稀釋之後才能用,但也不太掛得住了,只能說在油桃外面裹了一層糖衣,跟那真正的冰糖葫蘆不是一回事。但反正他們這也沒人吃過,沒人會挑他的錯。
第二天,將茅一早就起來,把串好的冰糖葫蘆一一插到草把子上,然後讓小弟扛好了,拿塊布罩著,自己趕車,到縣裡去賣。
端午節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為紀念屈原而存在,五月時天氣由冷轉熱,人易病,所以漸漸形成在五月間舉辦各種驅邪活動來驅離疾病的習俗,於是形成了端午節。
到秦國統一天下時,端午節已經成為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他們當然不會賽龍舟,也沒有後世的包粽子,不過各種本意是驅邪的活動已經演變成娛樂,出行遊玩的人也很多。
特別是那些新建的工坊,他們竟然在這天休沐!
閒下來的工人們自然會拿著錢出來遊玩,將茅讓小弟看著牛車,他自己扛著冰糖葫蘆到縣裡沿街叫賣,目標就是那些好不容易才因為節日從工坊帳上領到錢的工人們——平時為了防止他們大手大腳,工錢不是存在帳上,就是發給家裡的父母或妻子,只能領一點零花錢而已。
大部分工人到手就把零花錢給用了,少數人能攢起來,等到節日時,工坊還會發一小筆過節費。不管平時攢不攢錢,這時候他們手頭都有錢用的。
縣裡這兩年也有變化,鋪子已經不是非得開在限定的坊市中了,有些靈活的沿街人家就把自己家改成了店鋪,附近人家圖近,也願意來買賣。
還有縣外的工坊多起來了,也有商賈去開了店。不過總的來說還是縣裡更熱鬧,工人平時在工坊附近購物,節日休沐還是更願意來縣裡。
將茅拖長了調子喊:「冰糖葫蘆,好吃的冰糖葫蘆,兩錢一串。」
兩錢純粹是糖漿的錢。現在霜糖還是貴,但糖漿便宜,就是糖漿沒有特意往外賣,多是其他工坊來買,做糖果的、做糕點的、做果脯的……還有大戶會成車的買回去。
零售太麻煩,糖坊只給自家工人這樣的優惠。
普通人就算想甜甜嘴,也捨不得一口氣買幾桶,所以想吃甜食,往往去買新出的糖果糕點之類,而不是直接去買糖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