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麼說,只有三分是出於歉疚,七分卻還是利用。她要大興佛教,招攬民心,將騎兵的尚武精神轉為仁懦之氣,離不開偶像的支持。蒙古百姓可不想知道,漢人是為了以夷制夷,才扶持小王子做傀儡。人就是這樣,明明身子還在泥沼中打滾,可眼睛卻始終盯著天穹上的羽雲。她得編一個故事,越是動人,越是傳奇,就越是為人所喜。
在這個故事中,風流倜儻的漢人文士偶遇了黃金家族尊貴的公主。他們真心相愛,卻因為兩族的鬥爭而被迫分開。漢人文士在離開公主後,鬱鬱而終。而公主則在長生天的庇佑下,懷揣著對文士的思念,生下了瑪哈嘎拉。瑪哈嘎拉居住在賽罕山中,雖為諾顏之尊,卻時時在兩軍陣地上打救漢人。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點化後,他多次勸說大汗和大哈敦以和為貴,可達延汗和大哈敦卻還是存著成見。瑪哈嘎拉苦勸無果,終於選擇在兩軍戰場上自盡。在他死時,天空下起血雨,四面傳來悲聲。兩國之主因此大受感動,終於開始議和。誰要是信奉二位尊者,就能獲得庇佑,永享安寧。
她在條款中加上了一點,一定要繼續對蒙輸送佛門高僧和翻譯經典,吸納貴族子弟在其中學法弘法。在嘎魯死後,她終於能兌現承諾,讓他被所有血親接納,可也將他骨子裡的最後一點油花也徹底榨乾淨了。她自己都忍不住笑出聲,暗道:「好一個顛倒黑白,物盡其用……」
沿用既有的宗教文化政策,是明廷已有的共識。而蒙元素有崇佛的傳統,對此也沒有太大的異議。因此,月池的這個提議,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可她的下一條要求,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她道:「所有漢人,不論男女老少,一律放歸。」
這話一出,連亦不剌太師也覺不滿,他說得較為委婉:「您這未免太過分了些。有的人已經在這裡生兒育女,難道要他們連親人都不顧嗎。」
明廷官吏也在相勸。顧鼎臣就直接開口:「有道是,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親。您這樣分明是要別人家破人亡。」
「李御史不是也支持通婚嗎,您這樣做,豈非是倒行逆施?」
「是啊,是啊,這麼做不是胡來嗎。還不如多要些馬匹,反而能彌補軍費的窟窿。」
月池的態度十分堅定,她道:「兩廂情願才叫通婚。一方擄劫強配,那叫暴行。如有真心留在此地者,本官自會酌情處置。在這之前,你們須得將人送來。」
諸部落首領面面相覷,問道:「難道連我們的姬妾都要給你?」
月池斬釘截鐵道:「對,只要是大明子民,就一個都不能少!如肯相與,無論通貢還是民商,都好商量,可若是連這點誠意都無,那我們也沒有談得必要了!」
韃靼諸部落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最終還是捏著鼻子應了。可正如他們所料,送歸的婦人,大部分都不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