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個人的習慣難以輕易更改。
《雨人》中一條長達3分17秒的長鏡頭成功地引起了評論家們的注意,在人們稱讚這條一氣呵成的推軌鏡頭由多麼生動、自然、真實時,部分影評人也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奧斯蒙德過去拍攝的一些長鏡頭。
它們幾乎使用了完全相同的手法,通過推軌鏡頭納入了大量的環境、光線、細節和氛圍,圍繞著人物弧形運動的鏡頭最終回歸事件和情感。
類似的鏡頭在《雨人》中出現了整整6次,實在是讓人難以忽略。
但奧斯蒙德並沒有將這些評論和疑惑放在心上,因為導演的個人習慣問題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無法真正界定,奧斯卡總不能因為「風格像另一個導演」這樣的理由忽視電影本身的內容以及演員們精彩的表演,亦或者因此否定「艾倫·史密西」本身過硬的導演能力。
比起評論家們的疑惑,奧斯蒙德更在意再次跳腳給他添堵的英國媒體。
兩屆奧斯卡與冥王星事件讓英媒與奧斯蒙德徹底結下了梁子,他們不僅在奧斯卡結束以後仍然孜孜不倦地詆毀「卑鄙地」搶走了《烈火戰車》、《甘地傳》奧斯卡獎盃的《失樂園》、《冥王星》,還將戰火燒到了奧斯蒙德拍攝的其它電影上,英國影評人將他的電影批評地一文不值。就連斯萊德製片廠推出的新片、奧斯蒙德本人參與了一部分拍攝的《雨人》也不放過。
英國電影雜誌《視與聽》聲稱《雨人》是一部投機取巧、譁眾取寵的電影。
主演達斯汀·霍夫曼的表演糟糕透頂,只能通過過多的小動作塑造人物形象,導致雷蒙看起來像一個無法操控四肢的多動症樂園滑稽小丑,而不是一個精神病人。
而另一名主演,新生美國偶像湯姆·克魯斯更是毫無演技。《視與聽》認為,他呲牙咧嘴的時候,比達斯汀·霍夫曼更像是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和精神狀態的精神病。
劇本故事和導演艾倫·史密西,以及「沒眼光的奧斯蒙德·格里菲斯」更是被批評的體無完膚。
《視與聽》聲稱,《雨人》就是在消費人們的獵奇心理,消費遭受苦難的精神病人。劇本刻意將雷蒙塑造成一個供人們嘲笑的、少見的稀罕笑柄,並非如同電影宣傳的那樣,用攝像機深觸人的內心世界,揭示生活在後工業時代的美國人內心的孤獨與絕望,用溫暖的場景刨析在欲望中掙扎沉淪的人們。
就好像對於部分極端的英國媒體人來說,世上已經不存在辯證,只要與奧斯蒙德沾邊,那它一定是錯的,是不好的。
奧斯蒙德當然不是不會反擊的靶子,只是有人比他反應更快。自冥王星事件以來就看英媒不順眼的《紐約時報》立刻發聲,它並未點出英媒,而是陰陽怪氣地刊登了一則看似與《雨人》無關的報導消息:「...18世紀早期,英國還存在著一種非常殘忍的行為。伯利恆醫院每個星期都要『展覽』精神病人,年收入高達400萬英鎊。精神病人被打上了恥辱的烙印,他們被視為『囚籠中的獸群』、『人性與野獸之間最直接的聯繫』,是『人類墮落的極點,是人的罪惡的最明顯的記號,是上帝仁慈最遠的對象』 ,完全被排斥到了正常的社會體系之外。 」
顯而易見,《紐約時報》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將苦難劃分為笑柄,甚至為他們舉辦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