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的登聞鼓再次被敲響。
陳希言以白身走上金殿,在天光未明的早朝上,帶來了一份萬人血書。
「草民陳氏希言,代京師悲田院三百八十七人、京兆府舉子三十六名、荊州舉子一百六十九名、江州舉子一百四十五人、揚州舉子兩百零三人……」
他每念一個地方,身旁各位大臣的臉色便沉一分,連徐溶月的眸子都不由得漸漸深黑。
凝墨般的眼睛划過陳希言,轉頭正視前方,當作沒聽見。
沂國公面色更不好看,他從前便不喜歡陳思敏,眼下又來了個陳氏小輩,敢白身面聖,在金殿上號稱萬人請命,要拒絕和親割地,與北漠開戰。
然而那乾涸的血跡之書寸寸展開,瀰漫出一絲腥氣盪在大殿上,陳希言字字鏗鏘,目不斜視,念道:「……北漠夷狄猖獗,襲擾邊境,侵占城池,我朝立朝近百年,收復故土,立官民,築長城,四海之內,罔不臣服,何以讓國土與夷狄,違帝王先祖基業?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臣等萬餘人代天下萬民請命不和親、不割地,戰於邊境,收復城池,救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
「黃口小兒,你們說得倒容易……」
邊上不知是哪位大臣發出了不大不小的聲音。
方清平往這邊看了一眼,神色如常,看不出是何態度。
陳希言拜下:「國民赤子之心,一腔熱血,以草民為首,願效班超、終軍,投筆從戎,請受長纓。」
這下眾人皆是不約而同地朝他看去,連臉上的驚訝神情都是如出一轍。
程荻之外的另一位禮部侍郎是方清平的門生劉銘聖,年紀已經不惑,是今年秋闈地評卷之一,也是他將陳希言的文章單獨摘了出來送到了朱瑜手裡,對待小輩一向多有照顧,連程荻都受過幾回提點,聞言最先出聲:「你可是今年京中秋闈的頭名!沙場不是你能去的地方!」
他看向朱瑜,出列一拜,「陛下!韃靼犯我邊境,確有其個中緣由,萬民赤子之心也有其可貴,但還望陛下三思,此時興起戰事,恐逼韃靼與瓦剌聯手,與我朝並不利啊!」
定雲侯也隨即出列,「稟陛下,老臣以為,城池確要收復,和親之事也不可取。嘉寧長公主仁善溫婉,深得萬民敬仰,若她因此和親韃靼,乃是寒了百姓的心啊!」
朱瑜坐在高處,狀似沉思,並未發聲。
胡徇文看著此時場面,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若天下像陳公子這般的人真的願意赴沙場報國恩,也該給他們一條路。無論是韃靼還是瓦剌,北漠終究是因糧食氣候而不得不南下,眼下韃靼有求和之意,又是因內亂而先行犯境,何不趁此機會,助其平叛,既削弱韃靼,又可趁此機會,反攻瓦剌。」
陳希言看向胡徇文,他斑白的雙鬢仍舊染著幾分凌厲的勇武。
再望向高台上的朱瑜,眼見著帝王總算露出一點笑意,問:「方閣老,程閣老,你們以為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