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細菌對我們來說是有益菌,獸醫用藥上有這樣的好菌,醃酸菜過程中產生的厭氧菌也是這樣的好菌,人類吃的時候對身體還好呢。
讀舊書時,我還看到了古人對於冬蟲夏草的描述。是一種菌類寄生蟲子產生的好藥材。
以及,許多導致動物生病的病菌都是『土壤常在菌』,其實就是在動物身體狀況不好的時候,恰巧接觸了這些廣泛存在於大自然的細菌,使平時會被身體殺死的細菌在體內大量繁殖,才致病的。
土地之下,蟲子、細菌遠比小動物要多。
我去思考『是什麼動物在潮濕的土壤下吃掉了蝗蟲卵』,不如去想:『是否是某種細菌寄生了蝗蟲幼蟲呢?』比如冬蟲夏草那種可以寄生蟲子的菌。
像寄生在樹上的木耳,從土地里冒出的蘑菇……
潮濕的土地遠比乾旱的土地更適合菌類生存,所以,有大量菌類生存的土地不容易爬出大量蝗蟲,是不是很符合邏輯呢?
所以,老師,我們是否可以在研究的時候,先大膽假設,再去求證?
那麼我要假設:
有某種潮濕土壤中大量存在的菌類,『吃』掉了蝗蟲卵,控制了春天爬出土地的蝗蝻的數量。】
「!!!」杜川生啊一聲低呼,如果順著林雪君的思路去研究,如果真的有『會寄生蝗蟲卵、蝗蟲幼蟲』的菌,發現它、研究它、批量生產它,那不就可以代替化學農藥了嗎?
不用再用過大的代價去跟國外買技術、買製造農藥的機械!
使用只對蟲子有害,說不定還對人類有益的菌類生物藥劑,是不是就可以代替副作用極大的化學藥劑了?!!!
天吶!
天吶!!!
甚至,國外可能還要用大量其他科技和物資來跟他們學習和購買!
杜川生一把捂住嘴,激動地幾乎手舞足蹈,當即便要起身踱步以宣洩情緒、平復自身。哪知他完全忘記了自己正坐在車上,身體才往起站,頭就撞到了車頂。
「砰」的一聲,嚇得塔米爾和丁大同忙伸手來扶他,「咋啦,教授?」
半個小時後,杜川生帶著丁大同和塔米爾穿過校園,不時伸手揉一揉腫起來的頭頂。
他情緒難得地高昂,路上遇到學生與他打招呼,居然格外熱情地笑著回應,惹得許多人駐足側目:杜教授又咋啦?
不過瞧見他手裡捏著的信紙,大家似有所悟。
嗯,又是信!
這一次,杜教授遠比之前任何時候還都更情緒飽滿,他抖著手裡的信,難耐激動地對塔米爾和丁大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