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君子之道廣大而且精微。
看著似乎有些矛盾,但同樣在闡述君子之道。
實際是講,一個君子,做到聖人一樣的境界,也能做好普通人的事情。
結合上下文的話,拿君子跟普通人相比,跟聖人相比。
是在講君子是可以學習並進步的,最開始都是普通人,等達到最高的境界,那就是聖人了。
從這點破題,應該問題不大。
如果從普通人做到聖人,可以從努力學習分析,也可以從實踐分析。
只要沿著一條線寫下來,文章便成了。
第二題,也是紀元無奈的題。
「大學之道。」
這句後面很多人都會背誦。
但凡是個讀書人,總會背第一章的內容吧?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再後面便是解釋大學的原則到底是什麼。
而大學之道,翻譯一下就是。
大學的原則是什麼?
比如問你,學語文的意義是什麼?
學物理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一個千人千面的回答,當然,問語文要圍繞語音,問物理要圍繞物理。
問大學?
自然要圍繞大學。
可《大學》講的又是什麼?是格物致知,是誠意正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好傢夥。
這要是一起答了。
別說七百字,七千字都寫不完。
大部分人窮其一生也學不會。
碰到這麼大的題目,紀元都有些頭疼。
再加上他寫文章散漫,必須強行約束。
乾脆就做個小總結。
只從《大學》主要意義來講。
題目寫大方面。
那他也寫大方面,不再細究裡面的東西。
君子之道費而隱。
從大到小,從小到大,他都可以寫!
「舉大學之要,合聖功王道而底與極也。」③
大人之學的要點,就是把聖人的功德跟仁政的道理髮揮到極致。
這是為大學,就大人之學做個總結。
不就是讓寫學語文的意義嗎,那他就說為什麼要學,學到哪裡了,學了又有什麼用。
確定了這三點之後,文章水到渠成。
先確定大面,從大面收縮到小面,不失為一種方法。
「規乎其善,而即以勉乎其至。」
「赴乎所至,而必不移於所止。」
「而使建中作則者,無偏倚之休。」
「而一道同風者,有會歸之極。」④
規範到達極致,可以變成最好最善。
到最後也不能改變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