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雞窩拿出三個蛋後,四婆的神情才好看點,又伸指頭點了五個,湊足八個填滿籃底。去外頭黃瓜架子上,挑挑選選拔下好幾根長而飽滿的黃瓜,又挑了根胖胖短短的。
到姜家就讓姜青禾洗了,塞到蔓蔓手裡,笑得只見一口豁牙,「給俺們蔓蔓磨牙。」
「婆婆好,」蔓蔓嘿嘿直樂,姜青禾覺得這倆應該是親祖孫的才是。不過在現代蔓蔓也沒有享受過隔輩親,要是她和徐禎沒有過早失去爸媽的話,不說也罷。
四婆閒不住,還想過來燒火,被姜青禾勸住了,讓她老人家安心等著吃。
論做麵食,姜青禾手藝沒得說,誰要是在大伯家的麵館做三年免費幫工,也能學一手。
凌晨起來和面,胳膊還沒擀麵杖粗,站在台階上揉面,抻面總不使上勁還挨打的日子。
姜青禾好像忘了,她只記得自己做的頭一碗麵,光素麵,澆了一勺清湯依舊鮮美的滋味。
她感慨,雖然她大伯為人又摳搜又不要臉,可做面的手藝卻傳遍了十里八鄉。她揉面、抻面的姿勢深得他真傳,眼下沒有酵母,光憑從四婆家薅來的酵頭子也能做出碗筋道的拌麵。
這裡發麵的引子有兩種,一種用糟子,黃米碾碎,再蒸熟做圓做餅晾乾,能保存很久,去遠路的時候就很實用了。
另外一種就是酵頭子,四婆用的是上次發麵留下來的,得用溫水泡開,換好幾遍水後,摻點麵粉等它發酵。
大熱天發酵三個時辰差不多,冷的話得等上一整個白天,心急的吃不了這口面。
其實一般做麵條是不用發酵的,只用清水和面就好了。但是這裡的面硬,死面做出來的麵條也筋道,但不好消化。
尤其是不適合蔓蔓這種年紀小的吃,四婆上了年紀胃不好也少吃。
發酵後的麵條只要酵頭不放多,再加點鹽,揉出來很順滑也很筋道,不會渾湯。
和好的麵糊還要加點鹼,鹼這玩意在這地不缺,畢竟除了荒田最多就是鹽鹼地。
塞北的麵食很多,臊子麵、羊肉扯麵、牛肉拉麵等,無奈姜青禾啥也沒有,乾脆做一碗最樸實的蔥油拌麵。
關鍵她連蔥都沒有。
羊角蔥早就老到不能吃了,沙蔥倒是正冒出頭,可在戈壁離著太遠了。只能去山腳草叢裡薅了把野韭,湊活用吧。
姜青禾把不捨得用的清油拿出來,野韭熗鍋,下清醬和鹽,鹽她放的特別小心,多一點就蓋不住苦味了。
乾拌麵下面講究滾一遍,把鹼味給去掉,再過湯,最後下鍋煮,火候得把握好。面韌筋道再裹一圈拌料,黃瓜絲一定得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