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是家在哪裡,不管走多遠,都會回來的呀。
這是小小的她對於分離的理解。
蔓蔓將頭靠在姜青禾的腿上,她說:「沒關係呀,爹要忙就走吧。」
「我也很忙的,我要忙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後比爹還厲害。」
說的徐禎哭笑不得。
他走的時候是姜青禾送他的,在充滿濃霧的早晨里,羊皮筏子是無法在水上通行的,他坐的騾子車走的。
兩人都已經習慣了短暫的分別,畢竟很快徐禎就會回來,冬天工房基本不上工,他們的活會放到家裡來做。
而姜青禾暫時沒法沉浸在離別的悲傷里,她有好多事情要做,除了零散雜亂的活計,當初跟土長說過,可以建把式學堂,大夥都可以當一當先生,傳授自己最擅長的東西。
而經過漫長的時間,這一點在逐步實現。
第116章 紅薯棗
地里還有餘活, 刨過的紅薯、土豆、芋頭地,要去撿拾遺落在土塊堆里的紅薯等,再翻幾遍地。
種過油菜籽的地放雞進去啄一遍,菜籽油性大, 鳥都爭著吃, 還得去給蘿蔔地和白菜地澆水漾肥捉蟲, 閒散了幾個月要種麥子的地得曬垡再深壟幾遍。
往常都是一家不管男女老少齊上陣的,可這會兒地里只見男的,女人基本扎在了學堂里,七嘴八舌吵的沸沸揚揚。
臉上長了個大痦子的陳嬸舉起手來呼喊,「停停, 一樣樣來噻,瞅瞅你們那股勁, 又不是不教了, 牛屎花, 別炫你的個大嗓門子了, 吵死個人。」
「聽俺說說, 俺算不上先生,那些個啥把式俺們也稱不上是不, 可俺們都是持家的一把好手, 咋省咋好咋過活都門兒清, 各家有各家的法子嘛。」
「日子好過了, 賺錢的法子都送到嘴邊餵著吃了, 吃的用的也跟上些嘛,有些手藝好的給大伙露上兩手學學, 又不白學。」
關於教手藝這件事,早幾個月前就曾說過, 可除了幾個,其餘旁人誰也不想讓別人占了自己的便宜。
事情是從收了紅薯開始的,幾個嬸子先牽了頭說教其他人咋曬紅薯干,接著邊上紡羊毛的聽著了,也哄了伴要來,鬧了一兩日,最后土長說來教的,學了些本事的要還東西給人家,曬紅薯乾的還些紅薯干,不能太摳搜,一兩斤起碼,旁的糧食啥都成。
這下她們把地里的殘活全給拋了,鬧著笑著一窩蜂湧進來,一瞅屋子後面還起了個院子,擱了春灶兒,她們管安在院子裡的爐灶叫春灶兒。
這灶夯的土則牢實,鍋有兩口,一口是本地正宗的尺八鍋,直徑一尺八(六十厘米),另一口則是湯鍋,比尺八鍋還要大上好幾圈。還給放了幾條長凳,上面放面案子和各種大小的刀板,大大小小的物什基本備的齊全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