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營。
曹操嘆道:「後世之課文將陶詩與我之作編在一起,應是想將我二人的人生態度作以比照,使學子各有感悟,這份用心倒也難得。」
許都。
曹植道:「父親進取,以詩招降;陶詩恬淡,以隱居明志。究其本源,倒也算同歸。只是丈夫生於天地,當建金石之功,辭賦只是小道罷了。」
楊修一拱手:「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公子與陶先生不同,是要做一番大事業之人,修願隨公子,實現心中大志。」
「好!」曹植臉上儘是少年意氣,重重地拍了一把楊修的肩膀,「德祖果然是我的知音!」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陶淵明給出了自己的態度,最初的他,是一隻失群的鳥兒,「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他找不到自己的棲身之處,桓玄、劉裕、劉敬宣,抑或後來的彭澤,都不能讓他獲得心靈的安定。
但還好,人間尚有寄託,「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松樹能抗嚴寒,向來是堅貞的象徵,「孤生松」更代表了一種非同一般的膽氣。
這隻鳥在經歷了疲倦的飛翔之後,終於選定了這棵松樹,他於空中斂翮落下,將生命交託給它——「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這棵松樹就是陶淵明的選擇,我們可以說它代表躬耕田園的生活,但想來,應該有更深沉的意義。】
【元嘉四年,檀道濟來訪,勸陶淵明出仕,陶淵明拒絕了他。同年,陶淵明卒於潯陽。他的朋友顏延之獲知,為他寫作了一篇誄文。】
驟然聽到水鏡提到自己,顏延之卻沒有絲毫在意,他一臉緊張的看著陶淵明,眼中滿是驚惶不可置信:「兄長,你……」
現在已經是元嘉元年,兄長,只有三年壽數了!
陶淵明卻是不甚在意:「人固有一死,你又何必傷心,我尚有三四年的酒喝,足矣!」
【顏延之在後世雖然不如陶淵明出名,但當時亦是文壇翹楚,和謝靈運、鮑照並稱元嘉三大家。他和陶淵明是忘年交,二人曾在尋陽有兩度交往,是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在誄文中,顏延之高度肯定了陶淵明的人品與文學成就。】
水鏡將誄文放了出來,諸天萬代都看到了他們的情誼。
【在誄文的序言中,顏延之寫到:有晉徵士尋陽陶淵明。此時劉裕已經取代晉室,顏延之亦在劉宋任職,可他還是稱陶淵明為晉人;所謂徵士,指德高征而不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