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同樣不爽:「怎麼不是白樂天?!」
白樂天的詩寫得多好啊!「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他的《琵琶行》就是千古絕唱!
李忱在心中將白居易的《琵琶行》回顧了一遍,又冷哼一聲。朕倒要看看,郁達夫能寫出什麼樣的作品,竟搶了白樂天的先!
畫面變換,水鏡上出現一段朱紅的城牆,城牆右側垂下一簇金黃的銀杏葉,正中間是幾個大字:《故都的秋》——郁達夫。
白居易眼中划過一絲疑惑,這個名字,看起來不太像詩,莫非是其他文章?
李賀對這個名字同樣疑惑:「故都的秋,意為故都之秋?」
如此書辭,似不甚雅致。
剛剛尚在沉思的李世民也回過神來,咂摸著這幾個字的意思:「故者舊也;都或為國都;『的』當與「之」字同調;故都的秋,似有懷念之意。此作莫非暗含黍離之悲?」
當年,周大夫行至周朝國都,見到故朝宮室宗廟,盡已長滿禾黍,心中倉惶不忍去,唱為《黍離》一首,詩中有「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之句,極言故朝之思。聯想到前面曾提到過的南渡,莫非此作寫於後世罹亂之時?!
不止是他,秦皇漢武包括後面的武則天、趙匡胤朱元璋等都想到了這一點。一時間,對後代的擔憂取代了此前對「革命」的猶疑,諸位君王都微微屏住呼吸,坐等水鏡中的後文。
【《故都的秋》是一篇散文,也是郁達夫的散文代表作。
簡單介紹一下作者。五四時期,湧現了大量的文學社團,當時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叫文學研究會,一個叫創造社。前者關注現實,後者更為貼近內心,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郁達夫是創造社的先鋒之一,另外一個是郭沫若。
至於文學研究會的成員,有冰心,還有沈雁冰,不過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個名字,叫茅盾。】
北宋。
蘇軾一邊聽一邊與自家弟弟討論:「文學社團,該是集社之意?」
蘇轍點點頭:「應是如此,類似唐時的元白、韓孟詩派?但元白韓孟本人倒無結社之意,所謂社團,該是其中諸家觀點一致,文風類同?」
「關注現實,似承國風、樂府之旨;關注內心,卻有些像屈子辭章。這『浪漫』一詞,倒是有些意思。」
蘇軾覺得跟著水鏡他已經學了不少新詞了。
蘇轍笑了笑:「如此說來,後世文章倒也與我等承自一脈。以詩文結社,同氣相求,兄長對那『文學社團』可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