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臣已與王大人集成簡冊,只秦吏尚有短缺,六國遺民亦多有牴觸,推行之事,需再行議定,才可保萬全。」
嬴政淡淡地看了過去:「朕記得,你擅書道。依你所見,後世文字如何?」
李斯神情微肅,謹慎道:「回陛下,水鏡所展示的文字雖與時下多有不同,但部分仍可由形見意,符合古造字之法,書寫卻更為簡單。」
嬴政頷首,若有所思。李斯似有所感,但皇帝未曾開口,他不敢多做揣測,拱手退下。
太極宮。
李世民敲擊著面前的桌案,忽然開口:「褚卿,你以為這篇文章如何?」
褚遂良聞聲上前,由於出身原因,他略通文史,幸蒙皇恩,擔任起居郎,錄記天子言行。聖上雅愛詞章,他們君臣偶有談詩之對,此時聽到問話,他不敢怠慢,答道:
「回陛下,此文似為俚俗之語,文句之間卻仍有典雅之意,和我等文章截然不同,想必便是後世所謂『新文學』。」
「不只是文學新,」李世民道,「褚卿仿過他們的文字吧?」
褚遂良拱手而拜:「臣惶恐。」
李世民不甚在意地擺擺手:「從秦篆至今,文字多有精簡,後世的文字想必也是精簡過的吧!如此簡易,若以此種文字,書新文學、傳新思想,褚卿以為如何?」
褚遂良神情一滯,忽然覺得後背有些冒汗。見他這樣,李世民反倒是笑了:
「簡明意味著易學,後世確有不少可借鑑之處。以眾卿所上奏疏為例,若是俱如這後世文章一般,朕批閱的時辰,可是大大減半咯!」
時下文風多承齊梁、前隋,連篇累牘,華而不實,寫半天到不了機要之處,一份奏疏便要花不少時間。即使他已然有令,變化卻仍然不大。天知道他每天在文辭繁富的奏章里要提煉出事件來有多困難,就不能寫簡單一點嗎?
李世民腹誹兩句,開始考慮是否讓朝臣也學一學這後世行文。
明朝。
朱元璋亦是在咂摸:「後世的文章,比咱的要好懂不少嘛!」
第44章 故都的秋2
諸位帝王憑藉著高超的政治敏銳度,嗅到了這篇文字背後隱然的不同尋常的氣息,而各朝的文士更多卻是關注到了文章本身。
中唐。
白居易面帶猶疑。文人相輕,自古皆然,對這篇搶了他「位置」的文章,他其實是懷了幾分挑剔的態度的。就算他現在還沒有寫出《琵琶行》,但他對自己的詩文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