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他沉吟著曹操的詩,蘇軾的悲慨和曹操是一樣的,可曹操後面綴著一個「天下歸心」,反不如這裡的純粹感慨讓人心驚。
唐朝。
李白臨風舉酒:「江月年年,人命朝夕,再雄豪之人亦逃不過生命之大限,感慨不可謂不深。」
他嘆息一聲,又道:「蘇軾既有道緣,卻不曾信尋仙訪道的長生之說,難得清醒,又何必清醒。」
昌谷。
李賀唇角發苦,意態寥落。一生須臾,人命何其短暫,蘇軾到底還是科舉高中揚名京中,但他呢?他連赴考的資格都沒有!一生夙願終難償,他心神激盪,牽動心肺,不由得又是一陣驚咳。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北宋。
蘇轍又不忍看了:「客之悲傷,想來亦是兄長彼時之傷懷。」
【是的,他悲傷的還是生命苦短,這是從《古詩十九首》里就形成了的意緒,現在客又陷入了這種困境。
如果我們把這個客看成是蘇軾的另一半我的話,那麼這裡提到曹操就有些物傷其類的感覺了。曹操氣勢如虹,一代英豪,可結果卻是「而今安在哉」。
而蘇軾自己呢。名滿京都,前輩稱讚、青年仰望,也是鮮花著錦之勢,可現在不還是被貶到黃州,一生無望了嗎?
蘇軾不能未卜先知,自然也無從預見宋神宗會早逝,此後政局反覆,他也跟著起起落落,黃州之外,尚有汴京風光和更遠的天涯,彼時心中,當然是充滿了淒涼與悲愴。】
神宗年間。
宋神宗手裡的毛筆倏然一頓,一團墨色便洇開在上好的生宣上。
尚在殿中的王安石仿佛聞到霹靂一般,怔愣片刻才俯身跪下,還留在殿裡伺候的內侍也跟著撲通撲通地跪了一地。
他們剛剛聽到了什麼?陛下,英年早逝?!
仁宗年間。
三蘇夫子也忍不住皺眉,雖年歲相隔,但神宗畢竟是大宋未來的官家,作為大宋的子民,他們聽到這種消息不可能無動於衷,紛紛起身肅立,以示哀敬。
皇宮。
宋仁宗趙禎乍聽得這個消息也是一驚,帝王到底敏銳,宋神宗是變法的護航,他一倒下,變法便呈危局,聽楚棠的意思,新黨應是失勢了吧!舊黨復起,難免打壓新黨之人,朝堂必然又是一番傾軋……想到這裡,趙禎的臉頓時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