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太太,不用說了,「各自走散」,也就是要堅決拋棄,所以比喻的是文化遺產中的糟粕部分。這個比喻很恰當也很妙,納妾本來就是一種舊社會的陋習,毫無可取之處,用來比喻糟粕再合適不過。】
聞言,剛剛瞪眼的女子揚起頭,神情愈發驕傲:「聽到了嗎?陋習!」
其他人有些不服氣:「自古男人哪個不是三妻四妾?舜帝還有娥皇女英呢,怎麼就是陋習了?這分明是胡說八道危言聳聽!」
對此,姑娘們只是呵呵一笑,用之前在水鏡里學到的話反問:「從來如此,便對嗎?」
其他人:……
明朝。
年輕的李贄聽罷若有所思:「納妾是舊社會的陋習,帝王擁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豈非是陋習的集大成者?」
??!!
李贄的好友陡然聽得這驚天之語,嚇得從椅子上跳起來,一把捂住他的嘴,神色慌亂地環視四周一圈,確認無事後才略略鬆了口氣,壓低聲音警告道:
「你胡說什麼?不要命了?!」
李贄掩住動了動,推開好友的腕掙脫出來,眼神坦蕩又無辜:「我不過是順勢推斷,楚姑娘不就是這麼個意思嗎?」
「你……!」好友氣結,「簡直大逆不道!」
李贄微一攤手,神情執拗地望著天空。好友也太小題大做了,他還是覺得,後世的思想比較對自己的胃口。
未央宮。
真帝王·陋習的集大成者劉徹恍若未覺,一本正經地點評道:「確實精妙。」
司馬相如等一眾:「……」
但願陛下反應過來之後不要發怒。
咸陽。
嬴政倒是聽出了端倪,不過心裡沒有太大波動。男女之事麼,遠沒有大秦的強盛重要。
其他不少人倒是神情古怪覺得自己膝蓋中了一箭,至於王安石等持身守正的名士大概是為數不多地為魯迅論證的精密而喝彩的人了。
【大家會發現,這一段里的幾種態度剛好和上文孱頭、昏蛋、廢物的三種錯誤態度形成了對比,在對照中,優劣自見。所以,這兩段綜合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兩種方式。】
北宋。
蘇軾接受良好:「韓愈《師說》一文中,以古之聖人和今之眾人從師的態度形成對照,想來也是一種對比論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