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憐了……」
不知是誰唏噓一聲,現實的描摹讓人照見自身,他們忘記了先前的彆扭,被勾起回憶一般,絮叨起自己的痛苦來。
「他死了兒子,我也死了兒子。去年鬧災荒……那么小的孩子,活生生給餓死了。」一個農夫黯然地低下頭。
「俺的婆娘也死了。」一個漢子接著說,「她在舉人老爺家做幫工,老爺家丟了東西,非說是俺婆娘手腳不乾淨,夾帶出來,把人打了一頓送回來。俺家請不起大夫,沒幾天她就咽氣了。」
「俺家的地被員外老爺搶走了……」又一個中年抹了把臉,忽而恨恨地向牆上砸了一拳,「他們怎麼會聽咱們有多苦,他們巴不得咱們給他當牛做馬!」
「唉!咱們老百姓想好好過個日子,怎麼就那麼難呢?」
元朝。
寫慣了底層悲哀關漢卿嘆息著搖頭:「原來異國的百姓也是一樣苦楚……」
天下悲愁,一筆怎生書得盡?
北宋。
范仲淹語氣不無感喟:「悶悶無言,悲苦難聽。天下如約納與祥林嫂一般的苦命人不知凡幾,老夫當真愧對這一身官服!」
唐朝。
青年杜甫苦悶地握緊了拳頭,恨聲吟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長安宅邸,白居易憤然執筆,試圖記下後世呼號。
太極宮中,李世民著人將文章詳記,預備結束後與《祝福》等篇懸在一處,警醒自己亦鞭策百官。
但楚棠的重點畢竟不是車夫約納,她繼續道:【《苦惱》與《祝福》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兩位主人公都出自社會底層,就經歷了喪子之痛,有著「一樣孤苦」。】
【但二者之間又有些許不同,《苦惱》中,車夫約納想訴說卻又無從訴說,冷漠的社會讓他進一步失語;《祝福》中,祥林嫂則是逢人就訴說兒子阿毛的故事,大家開始表現得很有興致,但實際也不是為了傾聽,而是把這些話當作談資以資娛樂,或者進一步嘲笑、侮辱她,比如「這就是不守婦道的報應」等等之類言語。】
【無處訴說與訴說卻無人在意,哪一個更殘忍?】
一聲詢問惹來片刻沉默,白駒場內,施耐庵收回目光,喟然道:「果如楚姑娘所解,約納無處訴說,或見人間冷漠,祥林嫂訴說而無人在意,更令觀者心神驚駭。」
亭林。
顧炎武回過神來目露敬佩:「《祝福》一篇,理學之毒害,入木三分。」
空談心性不顧現世之人,如何懷有悲憫之情;專務部書不見眾生之人,如何有民胞物與之識見?魯迅,不愧是後世新文學的旗手!
【在魯鎮的眾生相里,我們看到了看客的虛偽、荒謬、愚昧。借著這幅圖景,魯迅用辛辣的筆觸針砭了包裹著冷漠人性的麻木的國民性——是這幾千年來的封建專制統治造成了人心的冷漠與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