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怪兽变成原子怪兽
带给《哥吉拉》制作团队莫大创作灵感的《原子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于一九五三年六月在美国各大戏院上映。翌年的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原子怪兽》终于在日本上映,这中间有一年半的空档。东宝的制作团队在仅知道内容的情况下还有着相当充裕的时间,因而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放入有别于此片的要素。
《原子怪兽》的故事主要是描写氢弹试爆让一只恐龙再度复苏,而这只恐龙横渡海洋漂流到都市,最后借由众人的通力合作才将这只恐龙打倒。光是看到这样的剧情介绍,许多人或许会觉得《原子怪兽》和《哥吉拉》根本是同一部作品。当然,这两部作品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因为《哥吉拉》是《原子怪兽》之后的作品,所以会特别将作品特色做出明显的区隔,而且日美之间在生命观上、在对氢弹试爆的看法上也有极大的不同。
《原子怪兽》在日本名为《原子怪兽现身》,不过英语原名则为「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两万噚下的怪兽)。由于一噚大约为一·八公尺,所以两万噚的深海就有三万六千公尺。我们目前所知的海底最深处,就是不到一万一千公尺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这可说是完全构不到地壳最底端的深度。不过也因为如此,深远的太古地层相当适合作为恐龙复活的背景。在第二章 中我们也提过「两万」这个数字,就是和儒勒·凡尔纳作品有关的证明。而制作人田中友幸在《哥吉拉》企划案上,也将其暂名为《来自海底两万哩的大怪兽》(注1)。
《原子怪兽》在日本上映时,日本方面之所以会使用「原子怪兽」这四个字,很明显是地是受到十一月三日《哥吉拉》宣传海报上的「氢弹大怪兽电影」的字句所影响。他们借此希望复制《哥吉拉》的人气,让这部视为《哥吉拉》源头的好莱坞电影也能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