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
严肃的诗人竟然还有这样深情的一面,这让我们很诧异。“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个连妻子儿女都不牵挂的人,爱国家也可能只是一种标签。很多批评家都对这首诗大声叫好,不过他们欣赏的只是表达的技巧。蒋衡《拙存堂文集·杜诗纪闻》云:“此在长安月夜忆鄜州也。翻从鄜州说起,又不说闺中忆我,却说不解忆长安。忆鄜州,正面也;忆长安,对面也。去此两层单写旁面小儿,离奇变化,益见深情苦忆,笔法不可思议矣,……古人善用反笔,善用旁笔,故有隐笔,有奇笔,今人曾梦见否?”看到这些评论家只对所谓的笔法津津乐道,确实让人不可思议。这样的诗歌,是单纯的“奇笔”、“隐笔”所能写出来的么?
这一时期,杜甫迎来了进入了诗歌创作的一个高潮,先后写下了著名的《哀王孙》、《悲陈陶》、《悲清坂》、《春望》、《哀江头》等。至德二载(757)春天,杜甫躲进大云经寺,然后溜出金光门,从长安逃了出来,沿着崎岖山道,跑到了凤翔。成功大逃亡使诗人欣喜万分,“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他既然再世为人的恍惚,更有回归朝廷的自豪,虽然见到圣上时样子极其狼狈,所谓“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可这不正展示出了他的赤胆忠心吗?唐肃宗十分感动,五月十六日,任命他为左拾遗。
三、 杜甫(11)
左拾遗虽然只是从八品,却是清要之职,跟随皇帝左右,负责劝谏工作及举荐人才,也算得上“近臣”,有机会给皇上留下深刻印象,前途比较远大。怀着感恩的心情,杜甫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也许是诗人太想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结果忽视了皇帝的感受,卷入到房琯事件的漩涡之中,被押进班房。房琯是杜甫的布衣之交,一生正气,大义凛然,名声响亮,自信心强,但能力极差,典型的传统士大夫。一个不懂军事的书生,在担任宰相之后,却积极要求指挥作战,结果一败涂地。政敌抓住机会诋毁他只忠于太上皇玄宗,对现任圣上不恭。肃宗大怒,罢免了他的相位。杜老夫子却畅言房琯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是天下士大夫的楷模,即使有些小瑕疵,也不会影响他高大的形象。
肃宗皇帝看见杜甫的论调,勃然大怒,下诏三司(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去审问他居心何在。幸亏韦陟与宰相张镐等人的论救,说杜甫虽然有些狂悖之词,但还没有失去谏臣的本分,这才使杜老夫子免遭处罚。遭此一劫的杜老夫子却十分倔强,在无罪释放后,他写了一篇《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表面上是述己之罪,奉谢感恩,实则固执地为自己辩白,并再次陈述自己由贼庭赴凤翔的经历,显示他的忠贞,实质上还是在指斥圣上误解贤臣。皇上很不高兴,逐渐丧失了对他的兴趣,慢慢疏远了他。三个月后,圣上找了个机会,打发诗人去探亲,以爱护关心他的名义将诗人从身边撵走了。《新唐书》杜甫本传的叙述是“(杜)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