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1 / 2)

至德二载闰八月,诗人离开临时首都凤翔,北归鄜州羌村探望妻儿,这促发他写下了被成为古今绝唱的叙事诗《北征》。苏东坡感叹说:古往今来的诗人很多,而唯以杜子美为首,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老杜虽然饥寒流落,但一饭未尝忘君。《北征》就是一首识君臣大体、忠义之气可与秋色争高的佳作。后世书生常说老杜“每饭不忘思君”,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不过,更让普通读者感动的诗篇,还是老杜见到家人后所写的《羌村三首》: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 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 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 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 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 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描述的就是这种诗篇。豪华落尽,返璞归真,才是诗歌的最上一层,这也就是前辈们常说的“笔力高古”,“遭乱生还,事出意外,仓卒情景,历历叙出。叙事之工不必言,尤妙在笔力高古,愈质愈难。”(《杜诗集评》)所以连乾隆都盛赞它“真语流露,不假雕饰,而情文并至”(《唐宋诗醇》)。至于那些分析其起承转阖的评论,总让人觉得是皮相之谈。

这年九月,朝廷光荣收复长安。探亲假满的杜甫率领妻子儿女浩浩荡荡地回到长安,继续担任他的左拾遗。不过,虽然诗人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但还是难以弥补所失掉的圣上的恩宠与欢心。次年六月,又因房琯的牵连,杜甫被贬为华州(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这使他内心充满了委屈。一年之前,他从金光门成功逃亡,进入了中央政府;一年之后,长安光复,他却作为待罪之身被撵出金光门。这又如何让他不伤感,在诗中他含蓄地说“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那些得到圣上恩宠的官员纷纷从流亡之地回到首都,而自己这个在艰苦岁月中追随皇上的有功之臣却被流放到地方。眼看着自己一天天衰老,诗人骑着马儿驻足在都城之外,内心百感交集。

最新小说: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和爸爸的七天(父女 高H) 成蝶 完美恋人 掌心痣(兄妹骨科h) 斯德哥尔摩情人计划 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 我的独立日 抹青(gl) 软玉在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