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陆游(2)
2.受挫于考场
陆游字务观,传说他的母亲临产前夜梦见了北宋名诗人秦观(字少游),所以父亲陆宰把秦观的字拿来作为名,把秦观之名作为儿子的字。放翁是陆游入蜀以后的号,当时人家说他颓废,他索性自称放翁,早年他其实自称热瞒,与那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贼”的阿瞒(曹操)一字之差,里面是否隐藏着某种积极的信息,我们不得而知。
陆游自称远祖是楚国狂人接舆陆通,即春秋时期那位“凤歌笑孔丘”的隐士先驱,近祖是大唐丞相陆贽,他的老师大诗人曾几又说他的远祖是晋代诗人陆机、陆云。这些“远祖”毕竟太遥远了,到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楚,虽然有扯大旗的嫌弃,从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他的人生规划。曾几老师满怀着期许,希望陆游能传承“江西诗派”的衣钵,做一名优秀的诗人;陆游自己则左右摇摆,一时想做名隐士,一时又想做伟大的政治家。对陆游产生过实实在在影响的,是他的祖父陆佃。陆佃曾经跟随王安石学经,是王氏新学人物,担任过礼部尚书、吏部侍郎等国家重要职务。在党争中,因受蔡京排挤,他很幸运地名列旧党之籍(这指后世的声名而言,在生前,仕途上自然是不幸的),罢为中大夫知亳州,有著作二百四十二卷,有权威人士考证,它后来成为了陆氏家学。
陆氏家学的受益者,首先陆游父亲陆宰,他做过淮西常平使者,宣和末为直秘阁、淮南计度转任副使。陆游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陆游的兄弟们也是家学的受益者,他们都做上了知州、通判一类的地方干部。不过,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家学局限的缘故,这三代似乎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样发展下去的官宦世家,最容易冒出一个大作家,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又据说他的祖父、父亲都长于诗文,尤其工于七律,这样看来,陆游不想成为诗人,都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