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到1970年8月,在苏联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埃及完成了萨姆-2、萨姆-3、23毫米四联装高炮(4门)组成的防空体系。1970年
9月,苏联又同时向埃及和叙利亚提供了在十月战争中发挥出技术性奇袭效果的萨姆—6防空导弹(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称,向埃及提供萨姆—6是在1972年)。至此,埃及完成了联动式综合防空体系的部署。总之,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方起决定性作用的武器装备,如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和渡河器材等,大部分是1970年7-8月陆续装备起来的。在解决了武器装备的问题后,随之而来的是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不再象六天战争那样因部队训练不足而招致失败的问题。为此,埃军对各部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渡河训练,要塞攻击训练,坚守桥头阵地的步兵反坦克战斗训练,以及夜间战斗训练等。据英国出版的《1973年战略调查》称,埃及在几年前就已开始进行渡河训练,在国内其他江河上实施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模拟渡河作战训练。另外,以色列军官说,苏联军人甚至帮助埃军制造了营一级的作战计划。当然,埃及人强烈地否定了这个说法。随着苏联深深地插手埃及军队,以及埃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埃及军人要赶走苏联军人的情绪也逐渐高涨起来。埃军总司令沙兹利将军觉察到这种情绪,并成功地改善了埃军内部官兵之间多年来存在的不和关系。因此,埃军的士气迅速得到了提高。
在苏联大力和不断的武器援助下,阿以之间的力量对比,在1970年7-8月间发生了逆转,以色列陷入了困境。据说,在这种形势下,以色列向美国提出了提供125架“鬼怪”式战斗机的要求,同时,以军统帅部开始考虑利用阿拉伯国家战争部署尚未完成之机,向阿拉伯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并认为这样做可能是上策。法国一位军事记者认为,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转折点——以军渡河进攻作战计划,实际上是在1970年7-8月危机严重时制定的。
在苏伊士战线上,阿以全面战争一触即发之际,1970年8月7日,埃及和以色列达成了停火90天的协定。在莫斯科的斡旋下,纳赛尔总统于7月23日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关于中东和平的方案,以色列也在
8月4日表示接受这个方案。双方同意停战的重要原因是在运河正面发生了美苏武力对抗的危机。
7月30日,以空军伏击12架米格飞机,击落了其中的5架。31日,苏联空军司令库塔霍夫飞往开罗,调查空战失利的原因,并下令苏联飞行员撤出运河地区。在此期间,莫斯科作出了避免同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决定。
第四节 在停战情况下加强军备和以色列采取遏制战略(1970年8月-1972年7月)
这两年,从停战到埃及发表驱逐苏联军事人员的声明,的确是动荡不定的时期。南面苏伊士战线的炮声静下来了,相反,东面的约旦与北面的戈兰高地却风狂浪急——接连不断地发生事端。1970年9月,“黑九月”所代表的阿拉伯游击队接二连三地劫持民航飞机;叙军直接插手约旦内战;
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总统突然死去,11月13日,叙利亚发生军事政变,1971年5月13日,埃及发生政变;等等,中东完全陷入了台风的旋涡之中。在埃及发生的政变中,萨达特总统驱逐和逮捕了亲苏派的内阁成员与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的骨干,组成了新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