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2 / 2)

5月28日以后,以色列人民要求打破现状的愿望,促使以色列决策者们从先发制人的进攻中找到了解决方法。

各个方案的概率和期望值 337页表格

三、结束语

古往今来,国家意志实质上的决策机构,不是具有独裁性质,就是具有会议性质。决定发动六天战争的以色列决策机构属于后者。在六天战争前,在危机的情况下,建国以来有过两次战争经历的以色列,又一次作出了开战的决定。在作出这个决定时,以色列的决策者们尽管对当时的危机事态认识不一致,政党、个人之间既产生了对立,也出现了错误,但可以认为他们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是意见一致的。

(一)出师有名,不担侵略者的罪名

中东战争虽然在本质上是场有限战争,但它却具有这样的性质:战争当事国自不待言,就连第三国的国家利益也直接受到影响。有鉴于此,以色列竭力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特别是争取欧美各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支持,以便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达到战争目的。在苏伊士运河战争时,以色列曾有过痛苦的体验:在战争中,被冠以侵略国家的罪名,而且,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为达成战争的目的而起到作用。由于有过这种体验,所以在1967年5月危机时,它一等再等,直到使自己处于受害者的立场,得到美国和国际舆论的支持,除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外别无其他选择之时,才终于决定开战。

(二)打速决战,不使大国在军事上介入。

以色列在经济上是个小国,在军事上处于中等国家的地位。所以,在决定开战时,它力求打一场速决战,在大国介入之前造成既成事实,这是以色列唯一可选择的战略。可以认为,以色列之所以实施先发制人的进攻,强调战争的速度,要求指挥官到第一线去,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尽快造成既成事实。这就导致六天战争时,又重演了苏伊士运河战争时曾经出现过的教训——过早地、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仓促地进入战争。

(三)争取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支持

以阿拉伯国家而不是以大国为敌,这是以色列领导人一贯的思想。在苏伊士运河战争时,由于美苏两个大国的掣肘,以色列体验了

从西奈半岛撤退的痛苦。这次六天战争以色列得到美国默许后,才作出了开战的决定。由此可见,有无超级大国的支持,将左右战争造成的既成事实的价值。

决策者们在开战前夕最担忧的,是在这场战争中能否取胜算的问题。此外,出师有名,速决战成功的可能性,超级大国的支持,这些都是开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东战争在本质上具有持久战的性质,并不是仅仅打赢一次战争就能一劳永逸的。以色列的决策者们,一面要考虑将来可能遇到的新的战争危机,一面要对付眼前的战争威胁。在这样的艰难局面下,他们作出了开战决定。六天战争开战决定的最大特征是以色列一再等待后才作出的。这是在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当美国的掣肘不再存在时,重点考虑了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合理的判断。

最新小说: 潘塔斯女神(NP)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 [咒回同人] 每天都想叛逃高专加入咒灵 [咒回同人] 网恋对象是最强 春桃(古言,1v1) 操狐(强制甜宠、1v1、古风玄幻、高) 【np万人迷】人人都爱辛西亚 努力达成be结局失败后(西幻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