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以色列空军出动飞机28架次,对黎巴嫩南部地区恐怖分子的许多据点,实施了
90分钟的扫射和轰炸,作为报复。攻击的目标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以便不给普通居民造成损失。估计在纳巴提亚平原有装备火炮和迫击炮的恐怖分子700人。主要攻击目标选择了“法塔赫”和“闪电”的训练设施。
除美国外,各个国家对以色列从空中攻击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反应,都很严厉。美国认为,这次轰炸,以色列虽然使用了美国提供的武器,但这是用于防卫。埃及谴责以色列的行为是违背中东和平愿望的“新危机”。伊拉克的态度更为强硬,它说:“我们并不采取抵制以色列的方法,而要选择轰炸以色列的手段。”法国说:“这是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在进行的恢复中东地区和平的努力背道而驰的行为。”但是,以色列的态度也是强硬的。贝京总理参加了在进攻黎巴嫩的战斗中阵亡的军官奥维德上尉的葬礼,他说:“袭击黎巴嫩并不是报复行动。我们不能等待恐怖分子闯进我们的家园杀害我们的孩子。”联想到以色列合并东耶路撒冷和将耶路撒冷宣布为“永恒首都”,我们该如何理解以色列这种强硬的、决不屈服的态度呢?这使人感到以色列每个人都对过去那漫长、黑暗的民族历史记忆犹新。
二、西奈半岛南端的战略价值
以色列的道路100%是经过铺面的。从加沙通往阿里什的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基布兹”不时映入眼帘。看来,以色列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
目前,埃以双方关于归还西奈半岛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以色列已经把阿里什(含)——沙姆沙伊赫(不含)以西的西奈半岛归还给埃联及,预计在1982年4月前,还将归还腊法——埃拉特以西地区。但系到这次合并东耶路撒冷与“永恒首都”宣言法案的成立,我认为以色列从西奈半岛的撤离将变得困难起来。特别是考虑到西奈半岛南端的沙姆沙伊赫本身的军事价值,我的上述感触就更深。
不久前,以色列的军事专家们曾就戴维营和平协议的签订[①1978年9月,在美国斡旋下,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协议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关于签订埃及同以色列之间和平条约的纲要》和《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根据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埃以正式签署和平条约,结束双方的战争状态。——译者注],对以军撤出占领区造成的战略上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个委员会当时向国防部长魏兹曼提出了报告。报告包括长达65页的兰皮书和涉及机密的红皮书。报告说,随着以色列撤出占领区,将出现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根据协定,以色列到最终阶段撤退完毕时,如何保持高度的防御态势的问题,二是如果和平谈判受挫,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防御上的危险降至最小限度。在西奈半岛,现在阿里什已归还埃方,在其东端有以军的检查所,办理两国间的出入国境的事务。阿里什至半岛南端沙姆沙伊赫一线,已成为两国临时边界。虽然按规定在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