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御史,你這是何苦?」
沈忘卻仿佛沒有聽出海瑞話中恨鐵不成鋼的意味,將後背緩緩靠在椅背上,發出一聲輕而又輕地嘆息:「剛峰先生,您與朝中的張首輔一樣,皆如一條滔滔奔涌的大河。你們目標明確,絕不妥協,向著既定的方向浩蕩而去。沿途的風景不會遲緩你們的腳步,而暗藏的崎嶇也不會動搖你們的內心。你們高瞻遠矚,迎浪潮頭,敢問誰會不敬仰這樣一條奔騰的河流……」
「然而,若我們能低下頭看一看,那河床中的泥土,岸堤上的沙礫,甚至淺灘中的石子,她們所求得真的也是奔流入海嗎?滔滔江水之上,浩浩紅塵之中,又有誰問過她們的想法呢?」
「您說得一點也沒錯,學生的兄長自然也是為了學生好。可是,學生還是想要問一問,問一問那泥土……那沙礫……那石子……如果能夠選擇,她們想要去哪裡?」沈忘垂下眼帘,溫柔地笑了:「而學生也私心希望,聖上也能存著這麼一顆心。」
海瑞目不轉睛地看著面前的男子,他笑得那般溫潤,而那種獨屬於女子的柔軟,本是他海剛峰所深惡痛絕的。若要行為國為民的大義,就必須拋家舍業、斷情絕欲,將忠君愛國之道凌駕於兒女情長之上。他一直以來就是這樣認為的,也一直以來就是這般奉行的。
可也許,海剛峰自有他顛撲不破的道義,而沈無憂亦有他不容辜負的人心,誰又能輕言對錯呢?亦或者,循著那開滿花的路徑,就未免不能到達他所希冀之地。可是那樣一條路,會不會比他所選擇的大道還要艱辛呢?
海瑞深深地嘆了口氣,仿佛把腹中的濁氣盡數吐出一般。再抬起頭來,他的臉上也有了慈祥而淺淡的笑意:「既然如此,就做沈御史認為對的事吧……」
老人的目光緩緩上移,看向瓊州府萬里無雲的碧空。此時正是萬曆元年,距離海瑞病故尚有十五年的時光。他的一生經歷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其人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從未動搖。在他漫長的七十三年的人生中,所遺留給後人的無非俸銀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而已。
萬曆十七年,萬曆皇帝朱翊鈞派遣行人司行人許子偉親赴海南,督造海瑞墳塋。海瑞身後並無子嗣,許子偉便在墓旁搭棚棲身,為恩師守孝三年方才回京復命。
據說,海瑞死前曾致許子偉手書一封,正面端正寫著兩個大字「忠孝」,而信箋的背面又書「人心」二字。沒有人知道「人心」二字所從何來,這封信只是靜靜地擱在許子偉官皮箱的最底層,陪他度過了與海瑞一樣風骨嶙峋的一生。
第165章 夢遠 (一)
金秋十月, 沈忘一行終於踏入了京城的地界兒。這一路上,他們先是去了趟南京,同李時珍與春山短暫相聚。又在李時珍的一力安排下, 坐上了直抵京師的川上船, 順風順水,日行兩百里,沿著漕河如箭一般乘風破浪。在臨淄,沈忘一行人安撫了一下從濟南府趕過來的霍子謙,和清瘦了兩圈兒, 老了數歲,擔心得夜不能寐的霍師爺吃了一頓大餐後,又急急忙忙地乘船北上,終於在十月初趕赴京城。
北京的秋景最為炫目瑰麗, 無論是火紅色的楓葉, 亦或是金燦燦的銀杏, 還是草木葳蕤的群山, 都爭先恐後地在這卷秋日的畫布之上留下自己最榮耀的色彩。這種氣勢恢宏、色澤濃郁的北國風光, 一掃眾人一路行來的疲憊, 而城門口迎候之人則更是讓大家欣喜非常。